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發展歷程
1952年3月25日,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在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家畜防疫系的基礎上,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獸醫生物藥品監察所,開展獸醫生物制品的監察、科研和人員培訓工作。成立初期共設11個業務室和1個秘書室。
1954年,合并為5個業務室和1個事務室。
1960年,合并為技術、辦公兩個室。
1963年,增加獸用化學藥品、中草藥質量監察任務。機構調整為7個業務室(組)和1個辦公室。
1973年,更名為農林部獸醫藥品監察所。
1981年,開始招收獸醫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。
1982年11月,更名為“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”,增設生化室、菌種室、支原體室和儀器設備室。12月,開始使用“中國獸藥監察所”名稱,由農業部授權承擔全國獸藥質量的監督檢察工作。
1982年,開始承擔國家獸醫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工作。
1984年,獲得獸醫微生物學和免疫學(現為預防獸醫學)碩士學位授予權。
1986年,開始承擔農業部獸醫藥典委員會日常工作。
1987年,成立農業部獸藥典辦公室。
1988年,開始承擔農業部獸藥審評小組工作。
1991年,開始承擔獸藥審評委員會辦公室工作。機構設置調整為第一細菌室、第二細菌室、病毒室、化藥室等11個業務室和行政辦公室、獸藥典辦等4個辦公室。
1995年,成立北京獸藥研究所。承擔國家下達的獸用生物制品、化學藥品及其他藥品的研究任務。
1996年,增設獸藥研發研究室,機構設置調整為檢測一室、檢測二室、檢測三室等10個業務部門和黨委辦公室、人事監察處等4個綜合管理部門。
1998年,機構設置調整為檢測一室、檢測二室、檢測三室、儀器設備室等10個業務部門和黨委辦公室、所辦公室、人事處等6個綜合管理部門。
1999年,建立國家獸藥殘留基準實驗室。
2001年起,恢復使用“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”名稱,不再使用“ 中國獸藥監察所”名稱。機構調整,新設信息處、獸醫藥品監察處、檢測技術研究室三個部門。開始承擔農業部獸藥GMP委員會辦公室工作。
2005年,成立科技處、標準物質研究室、質量監督處、標準處等處室。
2006年,加掛“農業部獸藥評審中心”牌子,單位名稱為“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(農業部獸藥評審中心)”,設有21個處室。農業部畜牧獸醫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整建制劃歸我所。
2007年,內設機構調整,成立國際合作處;將獸藥評審一處和獸藥評審二處合并,成立了化藥評審處;將獸藥評審三處更名為生藥評審處。
2008年,成立農業部轉基因獸用微生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(北京)。
2010年,成立獸藥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站。
2014年,正式啟用大興生物基地。
2017年,OIE豬瘟參考實驗室得到確認。
2018年,“農業部獸藥評審中心”更名為“農業農村部獸藥評審中心”。
2019年,OIE布魯氏菌病參考實驗室、FAO /OIE牛瘟保藏機構得到確認。